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与我们联系

  http://www.xiyoujiwang.com   近日将举办高空猴王申奥特技表演会,敬请关注!     
返回首页 名著欣赏 相关论文 猴年说猴 评桃会 作者研究 相关活动

相关论文


 

          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到贾宝玉的“遮天大王”

                                                     梁归智

  内容提要:《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从天生石猴到水帘洞自号美猴王,到强迫玉皇大帝封自己为齐天大圣,最后取经成功被如来佛祖封为西天的斗战胜佛,这三个封号很巧妙地体现了作为一种逆反思想象征之孙悟空的精神发展历程。曹雪芹写贾宝玉,是受到《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影响的。这只要看贾宝玉“落草”时口里含的那块通灵玉即补天不成的顽石,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之“神瑛”和“通灵宝玉”(顽石)有一种象征关系即可明白,因为“神”也就是“宝”,“瑛”即是“玉”,而玉其实不过是石的一种高级形态而已。贾宝玉有“三王号”,这三王号就是在第三十七回起诗社时提到贾宝玉小时候的别号“绛洞花王”,第三回作者通过王夫人之口对初进贾府的林黛玉说宝玉是“混世魔王”,以及在第二十九回通过张道士之口说“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正做遮天大王的圣诞”,而四月二十六日其实就是贾宝玉的生日(按周汝昌考证,也是曹雪芹的生日)“遮天大王”就成了贾宝玉的一个隐喻性别号。

    我们把贾宝玉的“三王号"与孙悟空的三个封号作一下对照,就可以看出曹雪芹显然又是从《西游记》获得的艺术灵感。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到贾宝玉的,“遮天大王”,《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两部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透露了它们在艺术构思、美学精神和价值意向方面的微妙联系。

关键词:孙悟空  贾宝玉  齐天大圣  遮天大王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从天生石猴到水帘洞自号美猴王,到强迫玉皇大帝封自己为齐天大圣,最后取经成功被如来佛祖封为西天的斗战胜佛,这三个封号很巧妙地体现了作为一种逆反思想象征之孙悟空的精神发展历程。当然孙悟空还曾受骗当过弼马温,在保唐僧取经的路途中是孙行者,这两种身份更多是属于情节性、过渡性的安排,可暂且略而不论。

    笔者在《自由的隐喻——(西游记)的一种解读》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前七回的孙悟空英雄传奇具有极大的魅力。从天生石猴到美猴王,从寻仙学艺到闹龙宫、闹幽冥、闹天宫,从齐天大圣到被压五行山下,孙悟空是自由意志的象征,奋斗反抗的象征,造反有理的象征。”“在《西游记》里,佛比儒和道更具有‘意义’的感召力。太上老君的兜率宫离天庭很近,如来佛的西天则似乎离得较远,西天的在野地位更强烈,因而其‘意义’也更昭彰。从这种角度看,西天又与自由离得比较近了。孙悟空最后成了斗战胜佛,而不是向玉帝俯首称臣,这种结局还是曲折地为自由留下了更大的空间。”1

    顺着这个思路“接着讲”我们比较《西游记》和《红楼梦》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前后承传关系,是颇耐人寻味的。

    曹雪芹写贾宝玉,是受到《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影响的。这只要看贾宝玉“落草”时口里含的那块通灵玉即补天不成的顽石,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之“神瑛”和“通灵宝玉”(顽石)有一种象征关系即可明白,因为“神”也就是“宝”,“瑛”即是“玉”,而玉其实不过是石的一种高级形态而已。当然曹雪芹吸取了《庄子》“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气质神韵,使自己的艺术创造更具有了空灵恍惚的特征,贾宝玉是神瑛侍者,通灵玉是补天顽石,二者虽然彼此映照隐喻,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而孙悟空,则就是石头的化身。正如第一回所写: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比较一下《红楼梦》开头对那块补天顽石的描写是有趣的: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西游记》中的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红楼梦》里的顽石“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旁有脂批:“合周天之数”。这都是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历法衍化来的。《西游记》里的仙石“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红楼梦》里的顽石“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旁边脂批:“总应十二钗,照应副十二钗”,因为第五回警幻仙姑给贾宝玉看的“薄命司”里的“册子”中的金陵十二钗是“正册”十二,“副册’和“又副册”各十二合起来是二十四。这又都是从一年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生发出来的。《西游记》里的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红楼梦》里的顽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后来就被称为“通灵玉”通过这种情节比较,可以看出《红楼梦》在这个基本情节的构思上受《西游记》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当然曹雪芹后来居上,其创造

性也更为匠心独运。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中论证曹雪芹赋予贾宝玉以“三王号”,是对曹雪芹写作艺术奥妙的一大发现,所论至为精当。这三王号就是在第三十七回起诗社时提到贾宝玉小时候的别号“绛洞花王”,第三回作者通过王夫人之口对初进贾府的林黛玉说宝玉是“混世魔王”。以及在第二十九回通过张道士之口说“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正做遮天大王的圣诞”,而四月二十六日其实就是贾宝玉的生日(按周汝昌考证,也是曹雪芹的生日),“遮天大王”就成了贾宝玉的一个隐喻性别号。

    我们把贾宝玉的“三王号”与孙悟空的三个封号作一下对照,就可以看出曹雪芹显然又是从《西游记》获得的艺术灵感。“绛洞花王”相当于“美猴王”,都有一种“浪漫”色彩,都是“儿童”时代之“自我”扩张意识的一种表现。《西游记》第一回中石猴“敢为天下先”,跳进水帘洞,为众猴寻得一个洞天福地,书中接着描写: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美猴王领了一群猿猴、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是以: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居住,其实相当于石猴与众猴寻得了花果山的水帘洞,且看其描写:

    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他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倒是真情真景,……

    显然,美猴王与贾宝玉的情境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一种天真的快乐,童真的欢欣,无邪,任情,自由自在,享受着混沌的少年青春之美丽。宝玉搬进大观园,其实也就是在女儿国中当上了“绛洞花王”。此正脂批所谓贾宝玉乃“诸艳之冠(或作‘贯’)”也。

    再来看“混世魔王”。这个绰号在《西游记》和《红楼梦》两部书中的艺术变化更为错综巧妙,让我们细细道来。美猴王在纯真自然的享乐中忽然觉悟到人生的无常,所谓“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他想到“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这其实是一种“成长的烦恼”,从童年逐渐脱离、青春必然失落的人生之无奈的象征。《红楼梦》里有类似的情景。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坐卧不避,嬉笑无心,那里知宝玉此时的心事。那宝玉心内不自在,便懒在园内,只在外头鬼混,却又痴痴的。”大观园里“混沌世界,天真烂漫”的女孩儿们正相当于花果山美猴王手下那些自由自在不知忧恼的群猴。《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又有贾宝玉因听林黛玉吟《葬花诗》而引发人生无常的根本觉悟:“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一一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贾宝玉对人生的感慨觉悟正和美猴王的“忽然忧恼”异曲同功,都是对“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人生之终极意义问题的执着,都为人生命的有限性感到困惑,是一种形而上的悲剧感,企图寻找一条解决的途径。

  美猴王寻找到的出路是访道求仙。他飘洋过海,终于在菩提祖师处学得大道,跳出轮回。但这并非真正的“解脱”,相反却是逆反的开始。当他返归花果山,首先就剿除了霸占花果山水帘洞的“混世魔王”。这其实有一种象征意味,暗示孙悟空将开始他自己当“混世魔王”的人生历程,即随之而来的闹龙宫、闹幽冥、闹天宫。曹雪芹从这里获得灵感,将“混世魔王”的称号赋予了贾宝玉,隐喻他在思想上逆反常规价值观念的精神历程。贾宝玉后来也曾经“悬崖撒手”,我曾经考证,原著佚稿中贾宝玉出过两次家。这两次出家也有可能是一次当道士一次当和尚,照顾到“道”和“佛”的两个方面,当然那具体写法是可以有各种创意和变化的。《红楼梦》把佛家与道教相提并论,作为出世意向的统一象征。小说第一回出现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在后来的情节中轮流出现,如第一回向甄士隐念《好了歌》的是跛足道人,第三回林黛玉说小时要化她出家的是癞头和尚,第七回薛宝钗说给冷香丸配方的是秃头和尚,第十二回给贾瑞送风月宝镜的是跛足道人,第六十六回柳湘莲也是随一个跛足道人出家。而第二十五回“通灵玉蒙蔽遇双真”,涉及到宝玉和凤姐两大主角的生死,是僧和道一起出场。这和孙悟空先在道教的菩提祖师处学得本事,后又通过取经皈依佛门的情节演变是一脉相通的。贾宝玉的“混世魔王”历程是出入于儒、佛、道这传统的三种主流意识形态的。还可以联想到《金瓶梅》,其中陈敬济曾流落到道观当道士,而小说结尾时西门庆的儿子孝哥在永福寺出家为僧,也是类似的构思。

    孙悟空大闹天宫,获得“齐天大圣”的封号,这是孙悟空自己想出来,强迫玉帝册封的。第四回《名注齐天意未宁》:“太子道:‘他洞口外竖一竿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字,亲口夸称,教玉帝就封他做齐天大圣,万事俱休;若还不是此号,定要打上灵霄宝殿哩!’”齐天大圣当然就是与天地的最高主宰玉帝不分上下,平起平坐了。这在那个“天地君亲师”至尊至贵的年代当然是体现了逆反意味的。曹雪芹更进一层,给贾宝玉“遮天大王”这一隐喻性称号,将天压倒,当然比与天并列的“齐天大圣”具有更强烈的逆反意味。不过,遮天大王来源于齐天大圣也是十分明显的。

    孙悟空虽然从菩提祖师处学得长生不老之术和筋斗云等本事,但并没有获得终极的解脱,反而开始了他“混世魔王”的逆反历程。经过西天取经八十一难的磨炼,似乎“得成正果金身”了,但获得的却是“斗战胜佛”的封号,这其实隐喻了孙悟空的逆反精神是不灭的,并没有被佛教空无的宗旨所化解。孙悟空在小说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儿咒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作弄他人。”这里面的象征意味是一目了然的。那么,贾宝玉最后的归宿是什么?拙著《(石头记)探佚》已经作过详尽的考证论述,“在《石头记》中,道即是情,情即是道,道是玄妙的外衣,情才是真实的内核。《石头记》全用一个“情”字作‘无限菩提法’,与佛道所谓‘色空’观念存在本质区别。‘证情’是对儒佛道三教的一个反动和叛逆。……贾宝玉以“情不情’论定,他最终‘复还本质’回到赤瑕宫作神瑛侍者,他脖颈上的那块通灵玉也归到了青埂(情根)峰。‘石头’所记‘大旨谈情’也。”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指出:“出家与‘情榜’的关系。情榜事在出家以后,因为有一条脂批慨叹宝玉虽然悬崖撒手,到底‘跳不出情榜去’。这不但关系着情节次序,也可略见曹雪芹对‘情’和‘不情’的矛盾处理方法,而还是情战胜无情的,因为如若不然,既出了家一切放下,全书便可戛然而止,何用还记挂‘情’榜?‘情’指看待事物人生的态度,好比人生观,不是狭义俗文。”贾宝玉最后名登“情榜”,其考评也就是“本质定位”乃“情不情”,也就是所谓“意淫”,这正和孙悟空最后的封号“斗战胜佛”具有相近的内涵意思。

    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到贾宝玉的“遮天大王”,《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两部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透露了它们在艺术构思、美学精神和价值意向方面的微妙联系。

2O02年8月1O日

 

返回目录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西游记研究会建立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北路50号 邮编:223001 电话:0517-390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