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与我们联系

  http://www.xiyoujiwang.com   近日将举办高空猴王申奥特技表演会,敬请关注!     
返回首页 名著欣赏 相关论文 猴年说猴 评桃会 作者研究 相关活动

相关论文


 

《西游记》中的吴语方言
不能否认吴承恩是其作者
秦九凤

    摘要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系淮安人关承恩本来是由名人定案,有据可查的“公案”。但近些年来,一些人只根据自已片面资料,或撰文,或言论,说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本文以吴承恩上三代人在吴语地区生活,明初向江北移民,吴承恩晚年常在吴语地区生活和《西游记》曾经过吴语人后代的校阅等四个方面的史料,论证了《西游记》中的吴语方言是不能否认吴承恩是其作者的。

  关键词  吴承恩  西游记  吴语方言

  近年来,有一些人在设法否认淮安人吴承恩是《西游记》一书的作者。其实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先生就曾连续发表过《百回本<西游记)是否是吴承恩所作》等数篇文章。文章中他以两条主证和三条旁证来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笔者学识浅陋,仅就章教授所说《西游记》中“有相当数量的吴语方言”推断“《西游记》作者可能是苏南吴语地区的人”发表点个人看法,以期引起人们注意并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

    一、吴承恩上三代均在吴语地区生活过。

    据现藏南京博物院,由吴承恩自已“泣血并书篆”的《先府宾墓志铭》记载,吴承恩先世涟水,曾祖吴铭始迁淮安。吴铭曾任浙江省余姚县县学训导。祖父吴贞又任过仁和县(今杭州市)儒学教谕,后卒于任所。吴承恩父亲吴锐是在吴贞下世后才从仁和扶棺将乃父归葬淮安的。这就是说,吴承恩的曾祖父吴铭、祖父吴贞、父亲吴锐三代人均在吴语地区生活过,而“教谕”、“训导”之类的职官皆以语言文字教育为主;此外,吴家五代单传,吴贞、吴锐都把吴承恩视若掌上明珠,他出生后一直由祖父、父亲带在身边抚养,这就必然会在语言文字上给吴承恩以一定的影响。

    二、明初向江北的大量移民。

    元末至正十三年,盐贩出生的苏北张士诚起兵反元于泰州白驹场(今属大丰县),建立了大周政权。张士诚很快打下承州(今高邮),称为诚王。随即,他的势力不住向四周扩展。待打下楚州后,张士诚还委派其得力部将史文炳在淮安筑新城屯守。后来,张士诚率众渡江南下,建都平江(今苏州市)。大量苏北籍兵丁吏役也一起被带到苏州一带。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将要在南京登基开国,他不能容忍张士诚割据在自己身边称王称霸,于是率众兵攻打平江。张士诚则在当地豪绅巨贾和众多黎民百姓支持下据城固守,战争打得相当激烈和残酷。双方一直打了一年多,平江城才被攻破。张士诚被俘至金陵(今南京)自缢而亡。朱元璋也恼羞成怒,决定对平江居民和被俘官兵实施报复。朱元璋的一些部将们就建议屠城三日,血洗平江。但农民出身的开国帝王朱元璋考虑到当时江北一带天灾、战乱频繁,人口流亡严重,田园荒芜,如果在平江实施屠城将不利于巩固朱明王朝的政权,而刚刚建立的明朝政权也急需经济复兴和笼络人心,他就把在平江屠城三日的建议改为把大量的平江人口当作囚犯特赦赶往江北。此即《明史》有记载的明初著名的“洪武赶散’’事件。从现存的地方志、聚落史、家谱、地名沿革等资料综合起来看,当时的平江移民和被浮的全部张士诚从江北带至平江的兵丁吏役等大多被集中赶至江苏的泰州、兴化、盐城、淮安和安徽的凤阳等地区。凤阳是朱元璋老家,被赶至江北的苏州人当时都掌握着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丰富的经商、办实业的经验,朱元璋期望通过这种强制的手段,让这些从江南来的人开发风阳,好使风阳尽快富裕起来,怎赖这些被赶来的人并不安心,民歌《风阳花鼓》就是当时被赶至凤阳的平江移民因为思念家乡而又没有盘费,只好沿途卖唱乞讨而流传开来的。所以唱词中才有“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内容。现今淮安市楚州区泾口镇有个叫宥城的村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地名普查时,当地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先生李在进曾对笔者说过,他们祖先是苏州人,大约是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不知犯了什么大罪,九族当诛。但圣明的洪武皇帝宽恕了他们,就把他们迁来江北,在当地插草为标(界),垒土为城,开荒种地,世代繁衍。为了感激皇上的宽宥不杀之恩,聚居的庄子后来就取名“宥城’’,一直沿用至今。笔者当时采访该地的村民时还有人能说出一两句“苏州话”来,仍保持着少量的吴语痕迹。“宥城”庄现已分属淮安市楚州区泾口镇宥城、东宥两个村。

    可以想见,当年的吴承恩在淮安就能接触到吴语。此外,淮安人还有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对外地的方言土语很感兴趣。一般群众偶尔听懂弄明了外地的一两句方言土语的话就会当作笑料重复说个不止。明天启《淮安府志》记载说,吴承恩“复善谐剧”。那么“善谐剧”的吴承恩以他的性格特征和文学功底能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大量吴语方言,应该是不足为奇的事。

    三、吴承恩常游苏南,更常到苏州。

    吴承恩屡试不第之后,看穿了官场的虚伪和昏暗,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转而到处游历,交朋结友,借机发泄胸中郁闷。他对辞官归里的文征明(今苏州吴县人),当时的名书法家、苏州人王宠等交谊很深。据地方志书记载,吴承恩在文征明家作客时,文曾陪他泛舟石湖,赋诗唱对,两人玩的很开心。文征明辞世后,他又和文的两个很有才气的儿子文彭、文嘉继续友好相处多年。那时吴承恩有在南京南太学读书之便,有千里运河线的舟楫之利,晚年又到浙江长兴为官,这就造成他常游江南、更多的常去苏州一带带来了便利,而这些都是有史可查,有据可考的。这样,吴承恩晚年经常与吴语地区的人相处,耳濡目染,更增长了他对吴语的熟悉程度,而《西游记》也恰恰为他晚年所著。在著作《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巨著中,写进吴语方言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不值得任何大惊小怪。

    四、明初移民后代李春芳校过《西游记》。

    李春芳是人们熟悉知晓的吴承恩挚友,与吴承恩曾数次同科应试。后来李春芳考中状元当了宰相。在李的帮助下,吴承恩才得以进京候选,并到长兴做了八品县丞。据专家们考证,李春芳对吴承恩的《西游记》也很感兴趣。在吴去世后,他以“华阳洞天主人"名义对《西游记》进行详实校阅,尔后刊行出版。而据《兴化县志》记载,李春芳恰恰也是明初“洪武赶散”的苏南移往江北的移民后代。这样由一个吴语人的后代校阅过的《西游记》又一次掺进一些吴语方言,使其有“相当数量”也应该是很正常的事。

  笔者对《西游记》并无研究,但是据目前的一些专家学者们考证,现行的《西游记》中,仍然是淮安方言远远多于吴语方言。不过,不管《西游记》中有多少吴语方言,从上述四个历史事实看,都不能、也无法否定淮安人吴承恩是《西游记》一书的作者。

作者现任职务: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
             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
通联: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化机厂04信箱

 

返回目录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西游记研究会建立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北路50号 邮编:223001 电话:0517-390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