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与我们联系

  http://www.xiyoujiwang.com   近日将举办高空猴王申奥特技表演会,敬请关注!     
返回首页 名著欣赏 相关论文 猴年说猴 评桃会 作者研究 相关活动

相关论文


 

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
          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再认识

                                        吴承恩西游记研究会会长社会学博士杨兆清

    序言:

    在冷战结束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了WTO以后,世界上政治风云和经济风波发生了根本变化的今天,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举世瞩目,因此,对现在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进一步研究,从而全面而完整的把握现在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和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世界社会形态及其特征

  在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似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引起人们的关和注目。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全球化实质上是经济上的全球化,也就是说,现在的全球化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全球一体化。因此,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的认识,人们往往只从经济上来着眼,即以经济发展的好坏来衡量和看待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为此,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被用经济这个度量尺分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或“经济不发达国家”,而对不发达国家中的一部分经

济发展显著的国家又习惯称为“发展中国家”。

  另外,从政治上着眼,中国在文革期间,则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划分为“三个世界”,即第一世界国家、第二世界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当然,中国被自称为“第三世界国家”。第一世界国家则指经济发达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第二世界国家则指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则指经济上不发达又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压的一些贫困国家。这个从政治上对三个世界国家的划分,和现在直接从经济上来衡量和评价三种类型国家却有相似之处,即经济发达国家与第一世界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与第二世界国家,经济不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因此,被用经济划分的三种国家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多少政治色彩了,整个世界都已经被经济所左右,是经济这根链条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牢牢的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车上,受着经济奇特的控制和支配着。为何如此呢?

    巴黎革命给世界上传来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声又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含中国在内世界上进入了一个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时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世界上重新划分为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阵营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反革命阵营。这两大阵营以政治为背景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对垒和抗衡。由于经济这个杠杆和链条的奇特的作用,也使数十年来的政治风云,发生奇迹般的变化。结果两大阵营无形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联合国来协调和处理国际问的事务和问题。因此,自冷战结束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新格局在加速发展。1991年,在旧苏联体制解体后不久,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联盟国家也跟着化解。不久,越南为了大力发展经济而大张旗鼓的走资本主义的路。紧接着,古巴卡斯特罗总理访问日本时表明,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请求经济援助,从而宣告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态和特征已经开始变化。现在看来,世界上真正号称社会主义国家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朝鲜。

    现在,这两个国家都在为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而做不懈的努力,而有趣的是,所要统一的对方又都是经济发达,被号称亚洲四小龙中的台湾和韩国,统一的条件可以“一国两制”。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以后,现在世界已经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朝鲜也正在接受包括韩国在内的国际资本主义的经济辐射以及经济合作,等等。

    综上所述,整个世界所处的国家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很少有人再延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来划分了。可是,中共十五大却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大所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又重新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这是否表明了现在中国所处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呢?也就是说,是否表明了中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呢?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又如何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呢?

    中国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究竟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有将举世重视的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对举世瞩目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进行比较全面而科学的认识才行。

  二.  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

  众所周知,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中国共产党用武装夺取政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的。这是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在生产劳动方式和社会财产分配方式上,跨越了“资本主义”这一社会过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从过去的50多年的历程和现实情况来看,以及与现在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比的话,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社会仍处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有可能长期处于这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无论从历史过程和现实情况来看,都处于经济上不发达阶段。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的这个社会阶段,是在50多年前极端贫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转变和发展过来的,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因为我们受马列主义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把资本主义以及有关联的事物当作革命的对象,予以全盘否定并加以打倒。因此,在社会的形态上,虽然跨越了资本主义这一社会,而实际上我们的根子仍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加上人口多底子薄,特别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只经历了短短的50多年的时间,所以仍处于经济上不发达阶段。当然,这是与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而言。但是,这个不发达阶段与50年前的旧中国社会相比,确实是引以为自豪的发达阶段,这主要归功于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从现在中国社会的整个现实情况来看,社会形态及其特征还是多种多样的,正在处于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转型期间。因此,在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既有封建社会的东西,也有资本主义的东西,更有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的东西。在所有制方面,既有国有的,又有公有的,还有私有的。在资产组合方面,既有国营的,也有民营的,外资的。在经济分配形式方面,既有按公的,也有按劳的,按资的。另外,在经济以及综合国力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很不发达,农村人口和农用土地面积仍占很大的比例,在一些贫困地区中还没有能完全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甚至对一些偏远的荒僻地区仍处于无能为力的地步。还有,从国际以及五种社会发展形态方面来看,中国和那些号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有可能还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赶上。

    上述的这些形态和特征表明,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全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也只仅仅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只能是指“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而不是指像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那样,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之所以这样认为,除了中国现在社会状况所决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中,没有在“社会主义”后面加上“社会”这个专有属性名词所致。如果硬将现在中国的社会形态与五种社会形态来紧密联系起来划分的话,也只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来表示了。那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究竟是什么?如前所说,从中国社会的整个现实情况来看,社会形态及其特征还是多种多样的,正在处于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转型期间,因此,中国的社会形态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其特征应该是“发展中社会(国家)”,即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社会(国家)”,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因为,用“中国特色”这一特殊定语可以解释一切。但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继续延用“社会主义”这一名词,其政治含义以及政治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即中国一直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由于中国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具有政治的和经济的双重性,因此,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说,现在中国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

    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语,经过中共中央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的发展,实质上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特定用语和代名词,而不是用来代表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的专有名词。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所阐述的那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其理论不仅含义很深,内容丰富,而且哲理性也很强。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不是能立刻被人所理解和认识的。所以,自中共十五大以后,才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认真学习这一理论的活动。同时,人们在学习这一理论

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是懂非懂的问题和疑问,说明了这一理论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都有一个自身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个不断地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过程。所以,现在还不可能肯定的说这一理论已经完美无缺了,不要再发展了。事实表明,这一理论仍在不断的发展中。正如1999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以及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文件中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情况来看,表明这一理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为了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认清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牢牢地把握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方向。因此,很有必要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因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过程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内在地蕴含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就是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之间存在着一种理论逻辑上的继承和发展。历史事实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是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万斛源泉。”(1)。关于这一点,“从马克思晚年对俄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析而提出的‘认为俄国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设想。”(2),到毛泽东在总结1958年大跃进的经验教训时提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3)的重要思想。“都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有关理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源头,两者之间存在着连续性。”(4)。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但是它对当代中国的国情作了实事求是的再认识,为下一步探索作了理论上的必要准备。

    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根据了当代中国国情的重要特点是底子薄、人口多和耕地少,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5)。

    1979年4月叶剑英在中共中央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建国三十周年的讲话指出“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经济和文化还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期”、“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6)。

    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则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7)。在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概念之后,中共中央历次重要会议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范围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作了阐述,直到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十一大召开前夕,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作了明确的概括,说明当代中国所处的阶段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他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8),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定。

    接着,邓小平在他那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又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于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9)。他的讲话,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跨度作了进一步界定,说明了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中共中央十四大上,充分肯定了中共中央十三大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功绩,并在部分修改的党章的总纲部分正式写入“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重申和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在1997年9月的中共中央十五大上,江泽民总书记所作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中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大所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充实了新的内容,其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它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完全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正是人们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使之得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最终才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理论核心部分和内容却正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把这个核心部分和内容加上“初级阶段”这个特定概念,写成“我国将长期处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不仅能科学地、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质,而且更能符合和反映中国所处于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过程的历史和现状,从而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宣传和掌握这一理论,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和把握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理论指出了中国发展方向和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词政治含义和政治性质已经十分清楚,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理论指出了中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不能简单地用来代表中国现在所处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其原因如下:

    第一,如前所说的那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词,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特定概念和用语,是无可异议的。但用来概括中国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来说,便显得有些抽象化、空洞化了,将会引起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来看,可以说,社会主义既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而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也可被认为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阶段,这样的社会阶段应该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物质、文化极大丰富,社会福利水准很高的社会。例如,中国的邻邦日本以及欧洲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无论是社会经济能力,还是物质文化生活水准都要比中国现状好得多,甚至还有很大差距。为此,现在有人认为,日本已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向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词,如果用来泛指中国现在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则明显欠妥,而作为其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所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则意义更加重大。因此,对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学习和深刻领会。以便我们更好地认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牢牢地把握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方向,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中国尽快地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如前所说的那样,如果硬要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作为中国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的话,应该再分别加上“实行、制度、建设、社会”这8个字,即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或者“我国正处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这样多加几个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又通俗易懂。不仅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做到既可以短期地使用,而且也可以长期地使用。同时,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和实质,对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形态及其特征,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有,更重要的是不仅中国人能接受,而且也容易被国外学术界认可和赞同,对正确地认识和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是有益的。

    第二,如前所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所指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以及具有“长期”性的含义和说法,也是无可置疑的。但问题是如果只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比较抽象化、空洞化的特定的理论用语来对中国所处于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概括的话,就会显得不那么具体和贴切了,也容易产生异议。

    首先,无论从狭义上来说还是从广义上来讲,在无任何说理和论述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以及具有“长期”性的说法,就不易说得通,也难以使人理解和接受。如前所述,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等于“就是不发达阶段”,也不等于具有“长期”性。再从当今世界上各国社会发展的事实来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它们在完成自身的社会变革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是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就拿日本来说吧,无论是在二战前的堀起,还是在二战后的再堀起,乃至成为当今世界所注目的经济大国,所花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的。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好的道理,那么为什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还要花“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呢?显然,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文来看,似乎令人难于理解其真正含义。

    另外,如果进一步地展开来说的话,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所花的时间要“长期”的令人难以莫测,不及资本主义阶段那样“短期”的使人可以看到。因此,会容易使人对中国在今后长期的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持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有可能对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逐渐地失去信心,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性,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总之,只要我们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勇于找出与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从中国的实情出发,就能更好地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和内容,去积极大胆地吸收世界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有用的东西,其中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实践证明又是行之有效的东西,那么就能够把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结束语:

    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虽然受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其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其社会的形态及其特征也深深地打上了政治的烙印。所以,中国的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性。其他国家也不例外,在发展经济的背景下也都打上各自不同的政治烙印。也不同程度的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性,以及带有其他因素的多重性。现在中国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体制下发展社会和经济的,正处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共产主义最高阶段迈进的过程。在这个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其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的”,其特征是“发展中社会(国家)”,这是无可置疑的。即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社会(国家)”,也完全可以这样说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

注:

(1) (1)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26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上海
(2) 同上
(3)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P720—721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北京
(4)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41—43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P164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北京
(6) 人民出版社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件选编》P197、205、217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北京
(7) 人民出版社编《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P53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年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P252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北京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P377-380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北京

 
 

返回目录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西游记研究会建立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北路50号 邮编:223001 电话:0517-3906239